[ tí ]
读音:tí
拼音:ti
简繁:題
五笔:JGHM
五行:火
部外:暂无
五笔:JGHM
笔画:15画
吉凶:吉
仓颉:AOMBO
结构:半包围
郑码:KAIG
四角:61808
区位:4466
统一码:9898
英汉互译:forehead,title,headline,theme
笔顺: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撇、捺、横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撇、点
笔顺演示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1410 | 2018年 | 无 | 2014年 | 无 |
2013年 | 无 | 2007年 | 无 | 2006年 | 无 |
1995年 | 无 | 1987年 | 无 | 1982年 | 无 |
明朝 | 无 | 元朝 | 无 | 宋朝 | 无 |
北宋 | 无 |
内容来源于:www.tangqie.com
题姓主要源自:姒姓。
题姓题姓起源一
源于姒姓,出自夏王朝缔造者大禹的后代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按史排源,少典氏第二十三代、黄帝轩辕氏第十二代帝杼:帝杼之母,有仍氏、窦氏、没鹿氏、纥豆陵氏、毒氏、夏侯氏、侯氏、杞氏、题氏、楼氏、偻氏、娄氏、刘氏、丐氏、雝丘氏、郁厘氏、孙氏、杷氏。据史籍《姓觹》的记载:“题,源于姒姓,系夏禹的后代。”据史籍《路史》记载,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王朝后,封夏王朝少康的裔孙东楼公于杞邑(今河南杞县一带),建立了杞国,以承夏禹之祀。杞国,是中国历史上自商朝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,国祚延绵达一千多年,国君为姒姓,是夏禹的后裔。杞国建国于商朝,其间时断时续,具体事迹已不可考。到了西周朝初年,周武王重封少康的裔孙东楼公到杞地,他重新建起杞国。
据史籍《路史·后纪》记载,“杞后析于曹东之娄,故号东楼”,因此,“东楼”是称号,而非谥号。根据史籍《史记》的记载,杞东楼公是大禹的后代,周武王灭商纣王之后,寻找古圣帝大禹的后代,结果找到了杞东楼公,遂封东楼公于杞,称杞公,史称杞东楼公。杞东楼公的生卒年月待考,逝世后传位于子杞西楼公。之后有史料可考者传延了二十位国君,直到周贞定王姬介二十四年(楚惠王熊章四十四年,杞简公姒春四年,公元前445年),杞国被楚国彻底击灭。成语“杞人忧天”,说的就是这个杞国中的人物。
杞国灭亡之后,这支古老的姒姓族人中产生了谐音的题氏,姓氏读音作tí(ㄊㄧˊ),其后又分衍出了一支拆字是氏,皆世代相传至今。姒姓题氏族人皆尊奉杞东楼公为得姓始祖。
题姓题姓起源二
源于地名,出自汉朝题侯张富昌,属于以帝王封爵名称为氏。据史籍《姓氏考略》记载:“题氏以县名为姓。”另有史籍《汉书·功臣表》记载:“有题侯张富昌,或以县为氏。”读音作dī(ㄉㄧ)。
那位山阳人张富昌的“题侯”爵位的确没有被汉武帝撤销。毕竟是帝王钦封,其后裔以先祖爵位为姓氏,称题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题姓题姓起源三
源于匈奴族,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族挛提氏大单于冒顿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汉朝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说“匈奴人有名无姓”,而班固则在史籍《汉书·匈奴传》中却又说匈奴单于家族的姓氏为“挛鞮氏”,为古匈奴族的王族姓氏。本书认为,“挛鞮”原非匈奴的姓氏,而是部落氏族的名称。发源于阴山以北的高原草地间,“挛鞮”使古匈奴语,义为“母亲”,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深刻烙印。按匈奴习俗,贵者皆从母系称谓,因此后来以“挛鞮”为部落名称,先秦至秦、汉时期仿汉制,族人以部族名称为氏。
自秦二世嬴胡亥元年(匈奴挛鞮·冒顿元年,公元前209年),挛鞮·冒顿杀其父头曼单于之后自立大单于开始,匈奴的单于一般都是由挛鞮氏担任的,近似于汉王朝的世袭制,不过其不一定是父死子继,经常是兄终弟及。挛鞮氏一族在匈奴民族中身份最为尊贵,其次是呼衍氏、须卜氏、丘林氏、兰氏四大贵姓,常与单于婚姻,例如在汉王朝的和亲政策实施后,王昭君一个女儿就叫须卜居次云。在匈奴部族被汉武帝刘彻手下大将军霍去病、卫青连续打击溃散后,挛鞮氏族人中有许多逐渐融合于汉族,有人以原部族名称的谐音汉字汉化为鞮氏、题氏、提氏者,后多改为提氏;还有以王族身份汉化为王氏、单于氏者;亦有被汉朝帝王赐姓为刘氏者。
该支题氏的正确读音仍读作dī(ㄉㄧ),尊奉冒顿单于为得姓始祖。
题姓题姓起源四
源于契丹族,出自辽国契丹贵族耶律·题子,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。耶律·题子,字胜隐,辽国北府宰相耶律·兀里之孙,他文武全才,善骑射,工书画。辽景宗耶律·贤保宁年间(公元969~979年),晋升为御盏郎君。北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二年(辽保宁九年,公元977年),耶律·题子奉使于北汉政权,具言两国通好长久之计,其主耶律·继元深加礼重。宋太平兴国九年(辽圣宗耶律·隆绪统和二年,公元984年),耶律·题子率军与耶律·速撒共同征讨陀罗斤,大破之。
北宋雍熙三年(辽统和四年,公元986年),北宋名将杨业(杨重贵、杨继业)率军攻陷山西城邑,耶律·题子与北院枢密使耶律·斜轸合军击之,畸败北宋雄州刺史贺令图所部于定安西部(今山西五台),授西南面招讨都监。宋兵牢守蔚州(今山西灵丘),急召外援,耶律·题子获得消息后,乘夜设伏兵于道旁。黎明北宋援兵果来,过未半而出击之;城中宋军出,耶律·斜轸复邀之。北宋两军俱溃,溃奔飞狐峪(今河北张家口蔚县、涞源一带北口峪),地隘不得进,被辽军杀伤甚众。之后宋将贺令图复集败卒来袭蔚州,耶律·题子再战,破之,应州(今山西应县)宋军守将自遁。进入秋季后,耶律·题子率军进围寰州(今山西朔县),他亲冒矢石登城,将士们跟着奋勇攻击,结果宋军大溃。后来耶律·斜轸在朔州(今山西宁武)擒住孤军奋战的宋将杨业,耶律·题子之功居多。杨业在辽营绝食三天三夜而亡。是年冬,耶律·题子复与大辽彰德军节度使萧挞凛由东路再次出击宋军,俘获甚众。后闻北宋大军屯驻易州(今河北易县),耶律·题子又率兵准备攻之,但他行至易州境内,却染暴病而逝。
辽国西南面招讨都监耶律·题子是辽国中期的著名将领,在他的后裔子孙中,多有取先祖名字为姓氏者,汉化称题氏,单其姓氏读音作xī(ㄒㄧ)。
题姓题姓起源五
源于蒙古族,主要聚居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一带。祖先是元朝宗室,元朝灭亡后改姓题。
题氏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,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,在台湾省则没有,以西河、陈留为郡望。
西河郡:古代该郡所指不一。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,即今浚县、滑县等地。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,故安阳可称西河,据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记载:“子夏居西河教授”是也。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,置西河郡,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,西岸为西河。西汉元朔四年(公元前125年)置郡,治所在平定(今内蒙古东胜),其时辖地在今陕西、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,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。东汉时期移治到离石(今山西离石)。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,其北部为羌胡所得,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,治所在兹氏,即在今山西省离石(今山西汾阳)。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。
陈留郡:秦王政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置陈留县,汉武帝元狩元年改置陈留郡,治所在陈留(今河南开封)。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、宁陵县、西至开封市、尉氏县、北至延津县、南至杞县一带地区。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。隋朝开皇初年废黜,隋、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。1957年并入河南省开封县。
西河堂:以望立堂。
陈留堂:以望立堂。
一、题(題)tí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临汾、运城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并注此音;《中文大字典》引《万姓统谱》亦收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路史》云:“东楼公之后。”东楼公乃夏禹之后。《中国人姓名大辞典》载:“(周)武王克殷。求禹之后,得东楼公,封之于杞,以奉夏后氏之祀。”(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“为夏代少康时东楼公之后。”疑其有误,故不从。)此当系出姒姓。
2、又注:“《汉书·功臣表》有题侯张富昌,或以县为氏。”此则系出张姓。或音dī,姑兼收以备考。
二、题(題)dī
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
1、东楼公之后(据《路史》)。周武王封夏少康裔孙东楼公于杞。
2、源于姒姓,系夏禹的后代(据《姓解》)。(按:此条与(1)当同,“夏少康裔孙东楼公”岂非姒姓“夏禹的后代”耶?)(3)以县名为姓氏。《汉书·功臣表》有题侯张富昌,或以县为氏。(《姓氏考略》)
三、题(題)
题姓分布:山西绛县、河北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题姓起源:
1、系自姒姓。夏禹之裔,东楼公之后有题氏。
2、或以地为氏,《汉书·功臣表》有题侯张富昌。
西河郡:古代该郡所指不一。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,即今浚县、滑县等地。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,故安阳可称西河,据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记载:“子夏居西河教授”是也。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,置西河郡,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,西岸为西河。西汉元朔四年(公元前125年)置郡,治所在平定(今内蒙古东胜),其时辖地在今陕西、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,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。东汉时期移治到离石(今山西离石)。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,其北部为羌胡所得,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,治所在兹氏,即在今山西省离石(今山西汾阳)。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。
陈留郡:秦王政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置陈留县,汉武帝元狩元年改置陈留郡,治所在陈留(今河南开封)。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、宁陵县、西至开封市、尉氏县、北至延津县、南至杞县一带地区。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。隋朝开皇初年废黜,隋、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。1957年并入河南省开封县。
西河堂:以望立堂。
陈留堂:以望立堂。
一、题(題)tí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临汾、运城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并注此音;《中文大字典》引《万姓统谱》亦收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路史》云:“东楼公之后。”东楼公乃夏禹之后。《中国人姓名大辞典》载:“(周)武王克殷。求禹之后,得东楼公,封之于杞,以奉夏后氏之祀。”(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“为夏代少康时东楼公之后。”疑其有误,故不从。)此当系出姒姓。
2、又注:“《汉书·功臣表》有题侯张富昌,或以县为氏。”此则系出张姓。或音dī,姑兼收以备考。
二、题(題)dī
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
1、东楼公之后(据《路史》)。周武王封夏少康裔孙东楼公于杞。
2、源于姒姓,系夏禹的后代(据《姓解》)。(按:此条与(1)当同,“夏少康裔孙东楼公”岂非姒姓“夏禹的后代”耶?)(3)以县名为姓氏。《汉书·功臣表》有题侯张富昌,或以县为氏。(《姓氏考略》)
三、题(題)
题姓分布:山西绛县、河北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题姓起源:
1、系自姒姓。夏禹之裔,东楼公之后有题氏。
2、或以地为氏,《汉书·功臣表》有题侯张富昌。
一、题(題)tí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临汾、运城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并注此音;《中文大字典》引《万姓统谱》亦收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路史》云:“东楼公之后。”东楼公乃夏禹之后。《中国人姓名大辞典》载:“(周)武王克殷。求禹之后,得东楼公,封之于杞,以奉夏后氏之祀。”(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“为夏代少康时东楼公之后。”疑其有误,故不从。)此当系出姒姓。
2、又注:“《汉书·功臣表》有题侯张富昌,或以县为氏。”此则系出张姓。或音dī,姑兼收以备考。
二、题(題)dī
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
1、东楼公之后(据《路史》)。周武王封夏少康裔孙东楼公于杞。
2、源于姒姓,系夏禹的后代(据《姓解》)。(按:此条与(1)当同,“夏少康裔孙东楼公”岂非姒姓“夏禹的后代”耶?)(3)以县名为姓氏。《汉书·功臣表》有题侯张富昌,或以县为氏。(《姓氏考略》)
三、题(題)
题姓分布:山西绛县、河北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题姓起源:
1、系自姒姓。夏禹之裔,东楼公之后有题氏。
2、或以地为氏,《汉书·功臣表》有题侯张富昌。
西河郡:古代该郡所指不一。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,即今浚县、滑县等地。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,故安阳可称西河,据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记载:“子夏居西河教授”是也。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,置西河郡,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,西岸为西河。西汉元朔四年(公元前125年)置郡,治所在平定(今内蒙古东胜),其时辖地在今陕西、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,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。东汉时期移治到离石(今山西离石)。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,其北部为羌胡所得,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,治所在兹氏,即在今山西省离石(今山西汾阳)。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。
陈留郡:秦王政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置陈留县,汉武帝元狩元年改置陈留郡,治所在陈留(今河南开封)。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、宁陵县、西至开封市、尉氏县、北至延津县、南至杞县一带地区。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。隋朝开皇初年废黜,隋、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。1957年并入河南省开封县。
西河堂:以望立堂。
陈留堂:以望立堂。
一、题(題)tí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临汾、运城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并注此音;《中文大字典》引《万姓统谱》亦收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路史》云:“东楼公之后。”东楼公乃夏禹之后。《中国人姓名大辞典》载:“(周)武王克殷。求禹之后,得东楼公,封之于杞,以奉夏后氏之祀。”(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“为夏代少康时东楼公之后。”疑其有误,故不从。)此当系出姒姓。
2、又注:“《汉书·功臣表》有题侯张富昌,或以县为氏。”此则系出张姓。或音dī,姑兼收以备考。
二、题(題)dī
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
1、东楼公之后(据《路史》)。周武王封夏少康裔孙东楼公于杞。
2、源于姒姓,系夏禹的后代(据《姓解》)。(按:此条与(1)当同,“夏少康裔孙东楼公”岂非姒姓“夏禹的后代”耶?)(3)以县名为姓氏。《汉书·功臣表》有题侯张富昌,或以县为氏。(《姓氏考略》)
三、题(題)
题姓分布:山西绛县、河北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题姓起源:
1、系自姒姓。夏禹之裔,东楼公之后有题氏。
2、或以地为氏,《汉书·功臣表》有题侯张富昌。
[ 题 ]字的同音字 - [ ti ]
[ 题 ]的同部首字 - [ 页 ]部